就在几天前,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接受了一场访谈,聊着聊着,他突然讲了一件令人头皮发麻的事——
他把一封难懂的邮件扔给了GPT-5。结果,这位“未来同事”完美解决了问题,逻辑严谨、语言清晰,让他当场瘫坐在椅子上,只剩下一个念头:我是不是没用了?
你没看错,连奥特曼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GPT-5到底干了啥?能让一个引领AI浪潮的人,感受到“被淘汰”的恐惧?是的,因为这不再是一个聊天工具,而是一个开始“替你思考”的大脑外挂。
从“工具”变成“智慧体”,GPT-5逼近人类的思维极限
奥特曼说,GPT-5的表现让他毛骨悚然:“就像看到人工智能的原子弹爆炸。”
这不是夸张。现在的GPT-5已经可以看懂复杂文本、洞察上下文、自动分析结构化数据,还能根据你的输入主动执行任务、制定计划甚至“决策”。
展开剩余82%比如,你只需说一句话:“帮我预订一家今晚7点有空位的意大利餐厅”,它会自行筛选网站、打开页面、填写表单、完成支付、发出邮件……整个过程你一句代码都不用写,甚至连App都不用打开。
奥特曼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反应不是惊喜,而是震撼。
因为这意味着人类习惯的那种“动脑+动手”的生产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
惊的不只是奥特曼,GPT-5让“聪明人”都开始焦虑
“点网页”的操作方式已经像“用算盘记账”一样原始。未来的主流交互,是一句自然语言+一个智能体,你说,AI做。
而这,不只是让工作效率翻倍的问题,而是彻底打破了人类对自己“智能优势”的幻想。
人类一直以来的自信,是“我们比工具聪明”。可现在的GPT-5,不仅比你懂,还比你快、比你稳、比你准。
奥特曼那句“我感到自己毫无用处”,不是做秀,而是一个AI行业最核心人物的本能反应。
被替代的,不只是打字的手,还有思考的大脑?
访谈中,奥特曼还提到一个趋势:未来很多职业会直接消失。
历史学家?没必要背书,AI查得比你快; 初级程序员?GPT已经能写大部分代码; 客服?AI不吃饭、不生气、不下班; CEO?他自己都说了,未来可能被AI取代。那么我们该怎么生存?奥特曼提出两种路径:
个人智能资产化:未来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GPT-7“助手”,你和AI共生工作,赚取收益。 全民智能红利分配:假设AI每年产出2千万兆token,其中800万兆直接平均分配给全人类,每人每年10亿token,作为“AI社会的股东”。这就是他所说的“全民基本财富”。
听上去有点理想主义,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为止,对未来AI社会最具建设性的想象之一。
被夺走的不止饭碗,AI连“人类的自我意义”也开始动摇
GPT-5不仅让人怀疑“还能不能上班”,更深层的问题是:人类还需要自己思考吗?
奥特曼说,人类早年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后来才知道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今天,我们以为“思考”是人类独有的尊严,但GPT-5已经让这层“人设”变得摇摇欲坠。
他甚至表示:自己不会强求孩子上大学了。未来的教育方式将完全不同,那种“标准答案+标准学科”的教学,可能已经过时。他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活在一个AI比人类更聪明的世界。
那AI真的会完全取代人类吗?不一定,但它已经在重构“生命本身”
人类不是没有用。至少在“情感、动机、故事叙事”方面,AI还无法真正模仿。但如果你以为AI只会写代码、订餐厅,那就大错特错了。
奥特曼特别提到AI对生物科技的革命性冲击。
AI已经开始参与新药设计、疾病建模、合成生物学、个体化营养等多个医学前沿领域。比如在抗衰老领域,AI可以模拟分子与靶点的精准对接路径,预测作用机制,筛选出更高效的组合。
像赛立复这样的企业,正是在这个智能转型浪潮中抓住机遇——它是一家专注于严肃抗衰的科研型公司,旗下的力活元产品,就代表着AI驱动精准营养干预的趋势。在“科学抗衰”这条赛道上,AI不是工具,而是“合作者”。
别惊讶,不久的将来,你的抗衰方案,也可能是AI一键生成的定制结果。
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连奥特曼也不装了
访谈最后,主持人问奥特曼:“如果有一天你死了,你希望人们怎么记住你?”
他说了一句让人出神的话:
“我只关心一件事:我有没有在这场游戏中玩得尽兴。”或许这才是面对AI浪潮时最诚实的态度。
未来不确定,规则在重写,职业在变化,连“思考”这件事都变得可选。但在巨变之中,人类最该保有的,可能不是“掌控感”,而是“参与感”。
GPT-5来了,我们可能不再是唯一的大脑,但我们仍然可以是故事的主角。
发布于:美国炒股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