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创数字轮胎设计软件,到遥感卫星影像超分重构,背后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有这样一支教师团队,始终坚守初心,培养顶尖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让数学理论从纸面上“活”起来,这就是刚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吉林大学数学理论与应用教师团队。
吉林大学数学理论与应用教师团队由国家级领军人才、数学学院张然教授领衔。团队秉承“扎根东北、至诚报国、兴教育才”的韧劲,以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为引领,塑造“政治坚定、师德高尚、育人卓越”的文化内核。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双线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了解,这支39人的教师团队,其中国家级人才18人次,教授25人,副教授11人,讲师3人,构建起衔接有序的人才梯队。依托这支骨干力量,团队打造出“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8门次国家级课程,主编2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支撑“101”计划虚拟教研室和高等学校理学教材研究基地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一摞摞获奖证书是对这支团队的肯定,同时也是激励。
传承黄大年精神,塑造优良团队文化,团队通过“1+N”传帮带机制强化梯队建设,依托“名师工作坊”和黄大年教师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融合思政与专业培养。全员参与本科教学,创新“朋辈小导师”模式,探索科教、产教协同育人路径。“坚持科研与业务结合,为国家重大建设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是团队恪守的信念。兼顾理论前沿领域与国家战略需求,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现科研与育人融合。通过乡村支教、产学研合作等多元方式,将学科优势注入区域发展实践。
“要教好数学,更要用好数学。”航空轮胎是保障飞机起降安全的核心部件,却长期受困于“卡脖子”难题。我国天然橡胶质量难以满足航空轮胎要求,研制仿生合成橡胶轮胎成为必然选择,而数字仿真是全链条自主研发的关键环节。2019年,航空轮胎研制被列为中科院年度核心“卡脖子”攻关任务之一,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张然教授牵头的团队,毅然接下这一艰巨使命。
科研之路布满荆棘,航空轮胎的数字仿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几何非线性、装配接触非线性、滚动非线性、热力耦合等建模和算法难题。且团队在接触分析领域前期积累不足,项目曾两度濒临停摆。“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是国家需求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做的!”张然教授的话点燃团队斗志。成员们主动向国内顶尖团队取经,放弃节假日钻研,大年初一还在研讨。历经四年多时间,通过理论研究、测试和试验结果对比、调整优化算法,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搭建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数字轮胎设计软件。
11个项目,180个类,25万余行代码,配套《理论文档》1000余页,《使用手册》180余页……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这支团队搭建的数字轮胎设计软件“SuperTire”。软件具备前处理、求解器与后处理的全部功能,还包括了热力耦合分析、疲劳寿命分析和铺层优化设计等多个独有的分析模块。软件现已通过国家CNAS和CMA认证,在玲珑轮胎等多家轮胎企业得到了应用。
如今,这支团队还有新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化师德建设,发挥典范示范作用,同时将AI数智教育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研究基地推进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要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从讲台到科研一线,这支扎根东北的数学团队,正用一个个成果证明着数学的力量,也书写着科教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李易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炒股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