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故事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一封来自硅谷的邮件,彻底震撼了清华芯片博士陈明轩的内心世界。
对方开出的条件,是年薪1000万美元,全球顶尖实验室,还有母亲的全部医疗费用。
这是一个改写命运的机会,一张飞往人生巅峰的黄金门票。
面对国内的重重困境——项目陷入死胡同,母亲病重急需手术费,网络谩骂铺天盖地,他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美国的橄榄枝,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如此耀眼,如此诱人。
他办好了签证,整理了行李,甚至已经坐在了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
然而,就在飞机即将起飞的那一刻,一条短信彻底让他陷入两难。
他究竟收到了什么短信?又该如何选择?
1.
2023年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陈明轩第七次走出清华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实验室,脸上写满了绝望。
"咔嚓——"
实验室里那台价值3000万的精密检测设备,在最关键的时刻彻底罢工了。
"陈博士,厂家刚回复,设备核心部件需要从德国重新订制,最快也要6个月。"助手小王拿着维修报告,声音都在颤抖。
陈明轩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6个月!
他的芯片材料项目已经到了最后的验证阶段,只要这最后一步测试数据出来,就能证明这项技术完全不输给美国。可现在...
"美国那边的进度怎么样?"陈明轩问道。
"根据最新的学术期刊,他们可能还有两个月就要发布成果了。"
完了。
两个月对6个月,这场科技竞赛,中国要败了。
陈明轩走出实验楼,北京的夜风刺骨。他摸出手机,上面有17个未接来电,全部来自医院。
心脏狂跳着,他拨通了回去。
"陈先生,您母亲的肾源匹配成功了,但是..."护士的声音很急促,"手术费加上后续的抗排异药物费用,总共需要280万。您已经交了80万,还差200万。如果三天内不能补齐,我们只能把肾源让给下一位患者。"
电话挂断的那一刻,陈明轩的世界彻底坍塌了。
他想起刚才在ICU门口,母亲拉着他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儿子,妈不想拖累你..."
200万。
对于一个月薪不到2万的博士后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他已经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信用卡都刷爆了。可是,还是差那么多,那么多...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来电。
2.
"您好,是陈明轩博士吗?我是美国阿尔法半导体公司的亚太区总监李华。"
电话那头传来流利的中文,声音温和而专业。
"我们在上个月的IEEE芯片技术会议上注意到了您的研究成果,非常震撼。公司高层希望能与您面谈。"
陈明轩愣住了。他确实在那个会议上发表过论文,但没想到会引起美国公司的注意。
"陈博士,我直接说重点吧。"李华的声音突然急迫起来,"我们了解到您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同时帮您解决。"
陈明轩的心跳加速了。
"首先,关于您母亲的病情。我们在洛杉矶有合作的顶级医疗中心,如果您同意加入我们,我们保证3天内安排您母亲赴美,接受最好的肾移植手术,全程费用由公司承担。"
3天!
陈明轩差点喊出声来。国内的医院还在等他凑钱,而美国这边3天就能解决?
"其次,关于您的研究项目。我们实验室的设备比国内先进整整两代,您的技术突破在我们这里最多一个月就能完成验证。"
李华停顿了一下,然后丢出了最后的重磅炸弹:
"年薪1200万美元,签约当天预付50%,也就是600万美元直接到账。"
陈明轩的脑子嗡嗡作响。
600万美元,那是4000多万人民币,够母亲做十几次手术了。
"陈博士,我知道这个决定很艰难。但您想想,在国内等设备修好要6个月,筹钱救母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齐。而我们这里,一周内就能让您的人生彻底改变。"
挂断电话后,陈明轩坐在办公室里发呆。
李华说得对,时间就是生命。
母亲等不起6个月,他的研究项目也等不起。
一旦美国率先发布成果,他这些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而美国这边,一石二鸟,完美解决所有问题。
犹豫了整整一个下午,陈明轩偷偷打开了美国领事馆的网站。
他的手指悬在"提交签证申请"的按钮上,颤抖着,迟迟不敢按下去。
一旦按下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陈明轩想起昨晚在医院里,母亲苍白的脸,想起她说"妈不想拖累你"时眼中的绝望。
想起实验室里那台坏掉的设备,想起美国团队可能抢先发布成果的噩梦。
他闭上眼睛,狠狠按下了"提交"键。
系统提示:签证申请已成功提交,请于3个工作日内前往领事馆面签。
做完这一切,陈明轩瘫坐在椅子上,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看向窗外的清华园,夕阳西下,那些熟悉的建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苍凉。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他拿起手机,给李华发了一条短信:"我同意了。"
回复几乎是秒到:"欢迎加入阿尔法半导体!明天我们的律师团队就会联系您,办理相关手续。陈博士,您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明智的选择。
陈明轩苦笑了一下。
这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吗?
3.
签证申请提交的第二天,陈明轩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博士为出国故意拖延项目?清华高材生的真实嘴脸!"
这条微博热搜,像一把刀子扎进了他的心脏。
原来,他私下托人打听设备维修渠道的事情被人传了出去,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他故意不想修设备,就是为了给自己出国找借口"。
评论区更是不堪入目:
"什么狗屁博士,就是个叛徒!"
"拿着国家的钱培养,一有机会就跑路!"
"清华的脸都被这种人丢光了!"
陈明轩的手在颤抖。
更要命的是,学院的王主任找他谈话了。
"明轩啊,网上的声音你也看到了。"王主任的脸色很难看,"上面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如果最终失败了,再加上核心人员流失..."
王主任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我们可能要考虑收回你的科研工作室使用权。"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
没有工作室,就意味着他在清华的学术生涯彻底结束。
屋漏偏逢连夜雨。
当天下午,母亲的主治医生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陈先生,我实话跟您说吧。"医生的声音很低,"您母亲的肾源配型非常稀有,现在已经有其他患者家属在联系了。如果您1周内凑不齐手术费,我们只能优先分配给其他人。"
1周。
陈明轩感觉天旋地转。
紧接着,项目组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陈老师,不好意思..."核心成员张博士拿着一张纸走进办公室,"我收到了MIT的offer,下个月就要离职了。"
还没等陈明轩反应过来,另一名核心成员李博士也走了进来。
"陈老师,我也要走了。德国那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
两个人离开后,陈明轩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
项目组原本就只有5个人,现在要走2个,剩下的3个人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研究项目。
团队,要解散了。
陈明轩看着墙上那张团队合影,眼泪差点掉下来。
一切都完了。
母亲等不起,项目保不住,团队也散了,连工作都可能丢掉。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
现在的陈明轩,貌似只有去美国才能破局。
4.
就在陈明轩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那一刻,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
是大姨的号码,她的声音在颤抖:
"明轩...你妈妈...她不行了..."
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声音,还有医生在喊"快准备抢救"。
陈明轩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他疯了似的冲出门,拦了一辆出租车:"师傅!去协和医院!快!"
ICU门口,大姨的眼睛哭得通红:"刚才突然就不行了,血压掉得厉害,医生说是并发症..."
透过ICU的玻璃窗,陈明轩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脸色惨白如纸,身上连着各种管子和仪器。心电监护仪发出的滴滴声时快时慢,每一声都像敲在他心上。
母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费力地睁开眼睛,看向玻璃窗外。
她的嘴唇在动,虽然听不见声音,但陈明轩知道她在说什么。
"儿子...别为了妈..."
主治医生走了过来,脸色凝重:"病人的情况很危险,必须立即手术。但是..."
他顿了顿,看了看陈明轩:"手术费的事情..."
话音刚落,陈明轩的手机震动了。
美国阿尔法公司的邮件,发件时间:北京时间晚上9点32分。
"陈博士,我们得知您母亲的紧急情况。纽约长老会医院的移植中心主任已经待命,全美排名第一的团队。您今晚的航班是CA981,11点50分起飞。只要您按时登机,我们保证您母亲明天就能在美国接受最权威的治疗。"
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国内的医生束手无策,而大洋彼岸却有最好的希望。
陈明轩最后看了一眼昏迷中的母亲,转身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里,他的动作变得机械而决绝。
然后,他给团队的每个人发邮件。
给张博士:"老张,这些年辛苦了。项目的后续,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给李博士:"小李,你的算法思路很棒,要相信自己。"
给助手小王:"小王,实验室的设备保养记录在我抽屉里,按时维护。"
最后,他给整个团队发了一封群邮件:
"各位同事,很抱歉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大家。这个项目倾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希望大家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项目资料我都留在服务器里了,密码是我母亲的生日。保重。——陈明轩,2024年3月15日晚"
发送。
邮件发出去的那一刻,陈明轩感觉自己的心被掏空了。
他关上电脑,拖着早已打包好的行李箱,走出了这个住了三年的小家。
出租车在北京的夜色中穿行,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他看到了那面在夜灯下飘扬的五星红旗。
"师傅,开快点。"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到了首都机场,陈明轩办理登机牌时,工作人员问:"先生,您要托运行李吗?"
“一旦开始托运,行李中途是不能拿出来的哦。”
"直接托运到纽约,不用中途提取。"他的声音很坚决。
工作人员有些意外,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办理了。
一切手续办完,陈明轩坐在候机厅里,给美国公司发了最后一条确认信息:
"我已到达机场,将按时登机。请确保我母亲的医疗安排一切就绪。"
回复几乎是秒到:"一切准备就绪,欢迎您加入阿尔法半导体大家庭!"
"女士们先生们,CA981次航班现在开始登机,请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
广播声在候机大厅里回荡。
陈明轩站起身,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登机口。
每一步,都像踏在刀尖上。
安检员检查他的护照时,看了他一眼:"先生,您脸色不太好,需要帮助吗?"
"不用,谢谢。"陈明轩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那本深蓝色的中国护照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封面上的国徽金光闪闪。
三十年了,这是他第一次要离开这片土地。
走过登机廊桥时,陈明轩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
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他看到了北京城的万家灯火。那里有他的母亲,有他的同事,有他奋斗了八年的实验室,也有那些正在等待技术突破的中国芯片企业。
"先生,请往前走,后面还有乘客要登机。"空姐礼貌地提醒。
陈明轩深吸一口气,迈进了机舱。
"欢迎乘坐CA981航班,您的座位是1A,靠窗位置。"空姐温和地微笑着。
陈明轩点点头,机械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头等舱很安静,只有几个乘客,大多数都是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他们或者在看财经新闻,或者在处理邮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面色凝重的年轻人。
1A,靠窗的位置。
陈明轩坐下来,系好安全带。透过舷窗,他能看到机场跑道上闪烁的灯光,还有远处北京城的霓虹。
空姐走过来,轻声问道:"先生,需要毯子吗?飞行时间比较长。"
"不用,谢谢。"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醒了什么。
机舱内响起机长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乘坐CA981航班,本次航班飞行时间约13小时,目的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13个小时。
等飞机降落的时候,他就是美国阿尔法半导体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了。
年薪1200万美元,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还有母亲的新生。
这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不是吗?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速度越来越快。
陈明轩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的画面:
第一次进入清华实验室时的兴奋,第一次实验成功时的狂欢,第一次发表论文时的激动...
还有团队一起熬夜讨论技术方案的日子,一起为了一个数据争得面红耳赤的岁月...
"先生们女士们,飞机即将起飞,请确认您的安全带已经系好..."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在口袋里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陈明轩没有在意,以为是什么垃圾短信。
但震动声很轻很轻,像是在提醒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了手机。
飞机已经开始加速,引擎的轰鸣声越来越大。
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短信。
发件人:小王(实验室助手)
发送时间:23:47
陈明轩漫不经心地点开,心想可能是小王想跟他告别什么的。
但是,当他看清楚短信内容的那一瞬间...
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他的瞳孔猛然收缩,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
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
短信内容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击着他的心脏。
陈明轩的呼吸变得急促,整个人在座位上僵硬了足足十几秒。
然后,在所有乘客震惊的目光中,他猛地解开安全带,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先生!飞机正在起飞!您不能..."空姐急忙冲过来阻拦。
但陈明轩完全听不见任何声音,他踉踉跄跄地往舱门方向跑去,声音颤抖着喊道:
"我要下飞机!立刻!马上!"
他的脸上写满了震惊、激动,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狂喜!
那条短信,到底写了什么?
"先生!请您冷静!飞机正在起飞!"空姐和安全员一起试图拦住陈明轩。
但陈明轩根本听不进去,他紧握着手机,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我必须下去!求求你们!我必须下去!"
机长立即通过无线电联系塔台:"CA981请求中止起飞,机上有乘客紧急状况。"
巨大的飞机缓缓减速,引擎声从咆哮变成低吟,最终完全停止。
十五分钟后,陈明轩重新站在了首都机场的地面上。
他的腿还在发抖,但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激动。
机场工作人员围了过来:"先生,您到底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吗?"
陈明轩摇摇头,再次打开那条短信,逐字逐句地读着:
"陈老师!国家早就在关注您的项目了!科技部半个月前就开始协调资源,只是一直在走程序没敢告诉您。今天所有手续都批下来了!专项资金2亿,中科院设备全力支持!另外网友们自发为伯母捐款已超400万!陈老师,祖国一直需要您,请您不要走!——小王23:47"
陈明轩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5.
陈明轩颤抖着拨通了小王的号码。
"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小王的声音激动得带着哭腔:
"陈老师!我刚从科技部回来!他们说您的项目早在半个月前就引起了高层关注!"
"什么意思?"陈明轩的心跳加速。
"您还记得上个月的那次学术汇报吗?当时台下坐着几个您不认识的人?"
陈明轩努力回想,确实有印象。当时他以为是其他高校的教授。
"那是科技部和中科院的专家!他们听完汇报后就认为您的技术具有战略意义,立即启动了评估程序!"
小王的声音越来越激动:"但是国家项目的审批流程很严格,需要层层论证。专家组怕给您没实际希望,所以一直没敢提前透露!"
"那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
"因为今天下午,所有手续都正式批复了!2亿专项资金,中科院微电子所的顶级设备,还有一个由院士领衔的专家支持团队!"
陈明轩感觉自己在做梦。
"还有陈老师,网上的风向完全变了!有人把您的真实情况发了出来,现在全网都在支持您!"
"什么真实情况?"
"就是您为了救母亲被迫考虑出国,但内心一直舍不得祖国的事情。不知道是谁把这些细节传出去的,现在所有人都在为之前的误解道歉!"
6.
陈明轩快速打开手机微博,发现首页已经完全变了样。
热搜榜第一条:#我们错怪了清华博士#
点进去,是一篇转发量超过50万的长微博:
"真相来了!陈明轩博士根本不是为了钱才想出国!他是为了救母亲的命!他的设备坏了半年,一直在想办法修复,从没有放弃过项目!美国公司承诺救他母亲,他才被迫考虑!这样的孝子,这样的科学家,我们怎么能让网暴毁掉他?"
评论区里,之前那些恶毒的谩骂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屏的道歉:
"对不起陈博士,我们被带了节奏!"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谁说要捐款的?我先来!"
"清华博士不能走!中国需要您!"
陈明轩继续往下刷,发现竟然有好几个公益平台都为他母亲发起了筹款:
"救救科学家的母亲,守护中国芯片希望"
筹款进度:4,235,678元
参与人数:156,432人
最新捐款还在实时滚动:
"匿名企业家:50,000元-科技报国,向您致敬!"
"北京市民李阿姨:200元-一点心意,希望您母亲早日康复!"
"海外留学生:1,000元-身在异国更知祖国好,请您留下!"
"华为员工:5,000元-同为科技人,理解您的不容易!"
看着这些留言,陈明轩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
这就是他的祖国,这就是他的人民。
误解可能会有,但真相总会大白。
当人们知道真相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关爱,比任何金钱都珍贵。
就在这时,他的电话又响了。
屏幕上显示:科技部。
7.
陈明轩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您好,是陈明轩博士吗?我是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司长刘建国。"
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而威严,但带着一丝愧疚。
"刘司长您好!"陈明轩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陈博士,首先我要代表科技部向您道歉。"刘司长的话让陈明轩一愣,"我们在项目评估期间保密工作做得太严格了,没有及时与您沟通,让您承受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误解。"
陈明轩的眼眶再次湿润了:"刘司长,您言重了..."
"不,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刘司长的声音更加诚恳,"事实上,从您上个月的学术汇报开始,我们就意识到您的技术突破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中科院的王院士当场就说,这是我国在芯片领域最有希望的突破口之一。"
"王院士?是中科院微电子所的王志明院士?"陈明轩激动起来。
"正是。王院士现在就在我身边,要跟您说几句话。"
电话里传来另一个声音,温和而权威:
"明轩啊,我是王志明。你的那篇关于量子点技术的论文我看了好几遍,思路非常创新!这种水平的研究,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陈明轩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王院士是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泰斗,他的认可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王院士,您过奖了..."
"不是过奖,是实话。"王院士的声音很坚定,"我们国家在芯片技术上被人卡脖子太久了,急需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你走!"
刘司长重新接过话筒:"陈博士,我现在正式通知您,您的'新型量子点芯片技术'项目已被批准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项经费2亿元人民币,为期5年。"
2亿元!5年期!
这是国家对一个科研项目的最高等级支持!
"另外,中科院微电子所将为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包括价值3000万的顶级设备使用权。我们还会为您组建一个20人的专业团队,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陈明轩感觉自己在做梦。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为缺钱修设备而发愁,现在却得到了国家最高规格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关于您母亲的治疗,我们已经协调了协和医院的最权威专家团队,包括肾移植科的首席专家。所有医疗费用将由国家科研人员医疗保障基金承担。"
陈明轩的声音颤抖了:"谢谢...谢谢国家..."
"不用谢我们,是我们要谢谢你!"刘司长的声音透着真诚的感动,"像您这样的科学家,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我们绝对不能让人才流失,更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8.
放下电话,陈明轩立即打车赶往医院。
一路上,他的手机响个不停。
张博士:"陈老师!太好了!我不走了!听说国家要给咱们2个亿?"
李博士:"陈老师,我把德国的offer推了!咱们一起干大事!"
还有清华的领导、其他高校的同行、甚至一些素不相识的网友...
每个人都在祝贺,都在鼓励,都在说"欢迎回家"。
到了医院,ICU外面竟然聚集了很多人。
有记者,有网友,还有一些举着鲜花的陌生面孔。
"陈博士!陈博士!"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陈博士,欢迎回家!"
"中国芯片加油!"
"您母亲会没事的!"
陈明轩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暖包围了,眼泪再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主治医生快步走了过来:"陈博士!太好了!刚才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已经到了,正在会诊!您母亲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手术成功率很高!"
"真的吗?"
"真的!而且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有专门的基金承担,您完全不用担心!现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最好的药物,都在为您母亲服务!"
透过ICU的玻璃窗,陈明轩看到母亲的脸色比之前好了很多,几个穿白大褂的专家正在认真检查各项指标。
母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艰难地转过头,看向玻璃窗外。
当她看到儿子的那一刻,嘴角竟然露出了微弱的笑容。
她的嘴唇轻轻蠕动,陈明轩知道她在说什么:
"儿子...你没走..."
陈明轩紧贴着玻璃窗,泪流满面地点头:
"妈,我哪里都不去!我要在这里,陪着您,为咱们的国家做事!"
9.
三个月后。
清华大学新建的"国家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里,陈明轩正在和团队讨论最新的实验数据。
崭新的实验设备整齐排列,精度是之前设备的十倍。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陈老师,这个数据太漂亮了!"张博士兴奋地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量子点的稳定性比预期提高了40%!"
陈明轩仔细看着数据,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光芒:"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将超过目前所有的国际先进产品!"李博士激动地补充道。
小王从另一台设备前跑过来:"陈老师!第三组实验也成功了!功耗降低了35%!"
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这三个月来,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项目进展神速。那些曾经因为设备限制而无法验证的理论,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陈明轩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医院打来的。
"陈博士,您母亲的恢复情况非常好!肾移植手术很成功,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明天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
陈明轩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这三个月里,母亲在协和医院接受了最好的治疗。全国最权威的专家团队,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优质的护理服务...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太好了!谢谢医生!"
挂了电话,陈明轩看着忙碌的实验室,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请进!"
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穿着朴素的中山装,但气质很不凡。
"陈博士,您好。我是工信部的李部长。"
陈明轩连忙起身:"李部长!您好您好!"
李部长笑着摆摆手:"不用客气。我今天来,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什么好消息?"
"华为、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等几家龙头企业,看了您的技术报告后,都表示强烈的合作意愿。他们愿意投入百亿资金,与您的团队共同建立产业化基地。"
陈明轩瞪大了眼睛:"百亿?"
"是的。您的技术一旦产业化,将彻底改变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的胜利。"
李部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而郑重:"陈博士,您知道吗?当初您选择留下来的决定,影响的不仅仅是您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
一年来,基于他的技术开发的新型芯片已经投入量产,性能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成本却降低了60%。中国终于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了真正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一大批芯片技术人才。
炒股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